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
2022-01-04 10:08:07 来源:衡阳日报

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会场。■记者 罗盟 摄
大会应到代表529名,实到515名,符合法定人数。
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、执行主席秦国文、朱健、赖馨正、刘正兴、谭敦龙、谢明芳、邹致和、欧杏、王东文、封哲夫、刘桢干、龙雪一在主席台前排就座。
省委派驻衡阳市“两会”督导组组长、省纪委监委二级巡视员刘健在主席台前排就座。
市领导刘丽华、段志刚、毛朝晖、张霞、耿保民、胡绪阳、杨龙金、丁芬、黄立、尹培国、李鹏飞、伍清明、侯明星、李艳丽、胡志文、龚学余、朱春光、黄艳娥、张亮、许云生、汪维、肖吉顺、谢肃、陈淼、谢宏、刘达祥、傅萍在主席台就座。
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胡建福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兴无,市领导刘运定、胡水龙在主席台就座。
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、衡阳师范学院校长皮修平、湖南工学院院长曹执令、驻衡部队领导冯黑生、湖南工学院副院长柳星、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庾庐山、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旻、衡阳技师学院院长邱家才,省驻衡相关单位负责人易南雄在主席台就座。
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老干部代表单保重、刘增科。
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。
上午9时,秦国文宣布大会开幕。全体人员起立齐唱国歌。
在热烈的掌声中,朱健向大会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
朱健回顾了本届政府及2021年的工作。他说,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,是衡阳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奋勇前进的五年。五年来,我们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蹄疾步稳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,扎实推进“五个新衡阳”“一体两翼”“三强一化”建设,全力打好战贫、战洪、战疫等大仗硬仗,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、发生深层次结构性变革,在融入国省重大战略中实现了发展地位大提升,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了综合实力大跨越,在创新开放发展中实现了新旧动能大转换,在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中实现了社会民生大改善,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中实现了政府职能大转变,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朱健说,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,我们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、聚焦推进“三强一化”建设,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一年来,我们着力打基础利长远,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;着力锻长板建生态,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;着力抓项目扩投资,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;着力提效能转作风,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;着力控风险守底线,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;着力解民忧惠民生,人民群众获得感切实增强。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0亿元,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502元。
朱健指出,今后五年,是我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,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,担负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使命,我们必须跳出“地级市思维”,开拓“区域性视野”,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集聚、辐射、示范、引领作用,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,提高衡阳在全省、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。
今后五年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,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,统筹发展和安全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,强创新、强开放、强集聚,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,加快建成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,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!
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:
——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“一核两电三色四新”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,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,实体经济、数字经济、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,三次产业均衡协调、深度融合,消费不断优化升级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%左右,经济总量、质量、均量位居全省前列。
——创新要素有效赋能。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,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创新引领发展的水平走在中部地级市前列。各类创新平台、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%以上。
——开放格局不断扩大。衔接粤港澳、对接长三角的格局日益明晰。政务服务、市场机制建设、营商环境优化走在全省前列。要素有序流动、资源高效配置、市场深度融合,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,全市进出口总额、实际利用外资、内联引资年均增长都在10%以上。
——城市能级快速提升。高位推动城区行政区划优化调整,发展空间大幅拓展,中心城区首位度、承载力不断提升,城市规模效应、集聚效应和辐射引领能力明显增强。城市更新稳步推进,基础设施加快完善,城市功能品质明显优化,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,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,在全国各类有影响力的榜单中稳定在百强。
—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,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,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。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减少,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,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。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。
——治理体系更为完善。建立健全城乡标准化治理体系,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,高品质新型大城市形象深入人心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,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,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,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。
——自身建设全面加强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,优秀人才脱颖而出、消极腐败无处遁形、干部作风持续好转。“追求卓越、团结拼搏、攻坚克难、永不言弃”的衡阳精神品格培根铸魂。
朱健指出,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,是推进“三强一化”建设的深化之年,也是衡阳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奋进之年。做好2022年政府各项工作,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,省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继续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坚持高质量发展,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秉持“制造强市复兴衡阳、创新首位赋能衡阳、改革开放振兴衡阳、数字经济领跑衡阳、枢纽经济做大衡阳、县域经济做强衡阳、文旅经济唱响衡阳”的路径,永葆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努力实现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。
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%以上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.5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%以上,进出口总额增长15%左右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,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%以上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%以内;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,完成省下达的能耗“双控”目标任务;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。
围绕以上目标,要以制造强市复兴衡阳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区。要以创新首位赋能衡阳,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。要以改革开放振兴衡阳,积极营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。要以数字经济领跑衡阳,着力建设高标准数字经济集聚区。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加快建设美丽衡阳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在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中成为自信的政府、担当的政府、作为的政府、暖心的政府、自律的政府。
朱健最后强调,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,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为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、奋力推进“三强一化”建设、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。
会议还书面审查了《衡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》,书面审查了《衡阳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》,表决了《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》。
部分在衡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,市十三届政协委员,不是市十六届人大代表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、有关国省属单位负责人、市直机关各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。
(来源:《衡阳日报》2021年12月31日第一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