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目光锁定衡阳 红色文化“C位出圈”!
2025-03-19 12:36:13 来源:
近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一1频道、CCTV一7频道相继将目光锁定衡阳,摄制组一行先后来到衡阳党史馆、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现场采访,聚焦红色文化传播。
究竟是什么魅力,引得央视编导对衡阳红色文化青睐有加,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?
探寻革命先烈精神之源
3月12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一1频道大型纪录片《国家荣光》摄制组走进衡阳党史馆,为“夏明翰专题”进行实景取材与深度采访。夏明翰烈士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革命烈士,在党的早期革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有关夏明翰烈士的展陈是衡阳党史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
随着央视摄制组镜头的扫过,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衡阳党史馆被记录下来。在采访过程中,4位衡阳党史专家讲述着夏明翰烈士的革命人生。夏明翰自幼受进步思想熏陶,在国家危亡之际,毅然投身革命,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,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。1928年3月,在任湖北省委委员时,遭叛徒出卖被捕,面对敌人的屠刀,夏明翰毫无惧色,以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的豪迈诗句,彰显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。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一1频道以中央媒体视角呈现夏明翰烈士的事迹,为衡阳红色文化走向全国搭建了桥梁,极大的提了升衡阳红色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。

随着衡阳党史馆开发的《星火起湘南——衡阳音乐党史课》《踏歌而来的她们——衡阳音乐思政课》《调研的力量——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》情景舞台剧等党史课件的同步推出,衡阳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找准了切入口,抓住了落脚点,全市呈现出党史学习教育、全民国防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相得益彰、共促共进的“多轮推进”的良好格局。
探索红色文化创新传承路径
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地。
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紧扣时代脉搏,创新性的开拓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。在内容创新上,基地别具匠心,通过打造“沙子会”沉浸式红色剧场、红色剧本杀,开发红色文创、数字展示以及心社盲盒等体验内容,以新颖形式让红色文化鲜活起来,做到兼具意义与趣味。同时,为推动让红色文化深入群众。基地坚持每周举办红色文化沙龙,使其成为资源整合、分享互助、共同成长的平台。为助力红色文化扎根基层,基地还开展送课下乡活动,组织专业讲师奔赴偏远乡村,把红色文化的火种播撒到每一寸土地。两年多来,基地举办近200场公益活动,70余场直播,吸引数万人在线围观。
正是这些创新之举,推动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为衡阳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标杆,也成功吸引央视摄制组前来实地探秘。
衡阳红色文化从本土走向全国
近年来,衡阳红色文化的持续升温,不仅得益于央视等权威媒体的关注报道,更源于衡阳市委、市政府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。衡阳市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,打造了一批如衡阳党史馆、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、衡阳县夏明翰党性教育基地等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地标。
市委党史研究室在传播方式上大胆探索,潜心研发推出《音乐党史课》《音乐国防课》等一系列衡阳特色党史课程,将本土红色故事、英雄事迹融入其中,让党史教育更具地域特色与吸引力。精心征编《音乐里的衡阳记忆》,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衡阳的红色记忆,展现本土红色文化魅力;还与上海交通大学校地合作编写《钟森荣烈士文集》《曹炎烈士纪念文集》,合作举办研讨会,整合各方资源,深入挖掘烈士事迹,让革命精神在更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层面得到传承与弘扬。同时在传播方式上紧跟时代潮流,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,制作党史短视频,将红色故事以生动画面呈现;开展红色主题直播,带领网友“云游”红色场馆,实时互动交流。
此次央视两大频道的聚焦,让衡阳红色文化成功“破圈”,从地方走向全国视野。不仅是对衡阳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可,也为全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未来,衡阳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,不断创新传播形式,持续引领红色文化传播潮流。

究竟是什么魅力,引得央视编导对衡阳红色文化青睐有加,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?

探寻革命先烈精神之源

随着央视摄制组镜头的扫过,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衡阳党史馆被记录下来。在采访过程中,4位衡阳党史专家讲述着夏明翰烈士的革命人生。夏明翰自幼受进步思想熏陶,在国家危亡之际,毅然投身革命,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,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。1928年3月,在任湖北省委委员时,遭叛徒出卖被捕,面对敌人的屠刀,夏明翰毫无惧色,以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的豪迈诗句,彰显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。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一1频道以中央媒体视角呈现夏明翰烈士的事迹,为衡阳红色文化走向全国搭建了桥梁,极大的提了升衡阳红色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。
聚焦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
与此同时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一7频道将目光投向衡阳特色课程《人民的军队——音乐国防课》,摄制组来到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,对主创团队进行了独家专访。《人民的军队——音乐国防课》紧贴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兴趣爱好特点,打破传统党课模式,以音乐课为载体,运用快板、歌曲、朗诵等形式,将党史军史、国防知识等融入其中,在音乐、动漫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加持下,让国防课堂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。在采访中,课程主创团队分享了创作初衷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,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党史,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。”
随着衡阳党史馆开发的《星火起湘南——衡阳音乐党史课》《踏歌而来的她们——衡阳音乐思政课》《调研的力量——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》情景舞台剧等党史课件的同步推出,衡阳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找准了切入口,抓住了落脚点,全市呈现出党史学习教育、全民国防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相得益彰、共促共进的“多轮推进”的良好格局。

探索红色文化创新传承路径

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紧扣时代脉搏,创新性的开拓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。在内容创新上,基地别具匠心,通过打造“沙子会”沉浸式红色剧场、红色剧本杀,开发红色文创、数字展示以及心社盲盒等体验内容,以新颖形式让红色文化鲜活起来,做到兼具意义与趣味。同时,为推动让红色文化深入群众。基地坚持每周举办红色文化沙龙,使其成为资源整合、分享互助、共同成长的平台。为助力红色文化扎根基层,基地还开展送课下乡活动,组织专业讲师奔赴偏远乡村,把红色文化的火种播撒到每一寸土地。两年多来,基地举办近200场公益活动,70余场直播,吸引数万人在线围观。

正是这些创新之举,推动“心社1921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为衡阳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标杆,也成功吸引央视摄制组前来实地探秘。

衡阳红色文化从本土走向全国

市委党史研究室在传播方式上大胆探索,潜心研发推出《音乐党史课》《音乐国防课》等一系列衡阳特色党史课程,将本土红色故事、英雄事迹融入其中,让党史教育更具地域特色与吸引力。精心征编《音乐里的衡阳记忆》,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衡阳的红色记忆,展现本土红色文化魅力;还与上海交通大学校地合作编写《钟森荣烈士文集》《曹炎烈士纪念文集》,合作举办研讨会,整合各方资源,深入挖掘烈士事迹,让革命精神在更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层面得到传承与弘扬。同时在传播方式上紧跟时代潮流,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,制作党史短视频,将红色故事以生动画面呈现;开展红色主题直播,带领网友“云游”红色场馆,实时互动交流。

此次央视两大频道的聚焦,让衡阳红色文化成功“破圈”,从地方走向全国视野。不仅是对衡阳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可,也为全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未来,衡阳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,不断创新传播形式,持续引领红色文化传播潮流。

